一、历史与传承:四十六载匠心育人路
巍巍箕山脚下,悠悠茶竹之畔,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静静伫立其间。学校起源于1975年四川省江津地区工业局为解决知青返城问题而设立的工训班,1978年正式立校。2003年升格为高级技校,2004年成为技师学院。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从最初的普通技工学校,到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再到重庆市首批技师学院、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四十六载风雨兼程,四十六年匠心传承,这里不仅是技能人才的摇篮,更是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先锋阵地。
学校扎根西部职教城——永川,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超8万余平方米,配备价值2.8亿元的先进实训设备,有教职工200余人,全日制在籍学生5000余人。学校始终秉持“高端引领、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全心全意谋求高质量发展,通过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强化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累计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固在98%以上,是渝西地区技工教育领域的标杆旗帜。
二、实力与特色:优质办学彰显卓越
1.专业集群:紧扣产业脉搏,锻造时代所需。学校紧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精心构建了智能制造产业系、信息通信产业系、交通与新能源产业系和现代服务产业系四大教学产业系,积极探索“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新路径,顺应时代发展和地区经济需求调整学校专业体系。学校常年开设20余个专业,包括新增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子技术等3个专业荣膺技工院校国家级重点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11个专业成为技工院校市级重点专业。
2.教学模式:工学一体,虚实融合。学校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巧妙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良性循环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转化。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7个专业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与实践成效,获评国家一体化教学示范专业;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4个专业成功入选市级一体化教学示范专业,在区域内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3.师资力量:名师荟萃,匠心传承。学校现有正高级职称7人、高级职称32人,铸就了一支由“金牌教练+技术能手+企业导师”组成的精英教师团队。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第六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得主、8位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3位技术能手。教职工中有6名为重庆市技工教育项目专家组成员,17名教师是重庆市学科中心组成员,20余名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各类国家级课题,同时还拥有专业带头人14人,骨干教师44人,“双师型”教师75人,“一体化”教师占比达80%以上。
4.实训设施:先进完备,实践育人。学校配备一流的实训设施,建有市级培训与认证中心,建有重庆地区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培训鉴定基地、国家首批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和原型制作重庆市级竞赛集训主基地及CAD辅基地,建有电工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两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学与行业前沿技术紧密接轨,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先进设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前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
5.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屡创佳绩。近年来,学校先后承办了重庆市首届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大赛、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项目重庆选拔赛、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赛项保障单位、“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三届数字技能大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赛项和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制图员(CAD机械设计)赛项竞赛等,为师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共斩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43项、省市级奖项126项。
三、创新与突破:数字化转型引领未来
1.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校园。学校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全力打造智慧校园新生态。目前,已成功建成“智慧工厂”“电商直播”等8大虚实结合数字化学习工厂,实现“课堂连接车间,技能对接产业”的创新教育模式。2024年,学校成功获批重庆市“数字技能工匠学院”,在西部技工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征程中一马当先。
2.国际合作,拓展全球视野。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赛项保障单位,学校承办信息网络布线赛项,吸引17国选手同台竞技。韩国、中国香港代表团专程到校考察,盛赞“这里的实训条件世界一流”。
四、责任与担当:服务社会,助力振兴
1.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共生共赢。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与上百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三十余个实习实训基地。引企入校:联合工信部培训中心等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基地,携手华中数控、固高科技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与阿里巴巴飞象工业共建微型智慧工厂,与联叁盛共建光电子产业(工匠)学院。同时,学校还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唯一的职工学习、技能提升培训和竞赛集训基地。办学入园:与重庆力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内设立分院及培训中心,开展员工培训并成为市校企合作典型。集团化办学:组建渝西技工教育联合体,被评为全国示范技工教育集团。技能下乡:与永川区板桥镇党委共建电商直播基地,打造乡村振兴品牌并取得优异成绩。政校合作:永川区人社局与学校共建川渝技能人才创新服务中心,搭建面向成渝双城经济圈,集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评价、人才交流市场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服务港。
2.职业培训:多元培训,提升技能。作为市级培训与认证中心,学校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业务,年均开展各类社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与鉴定6000人次以上,为企业员工、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提供了技能培训与升级,培训项目涵盖学徒制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展翅行动”培训等多个领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同时,学校积极与多所大中专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和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及贯通评价工作,为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体系贡献了积极力量。
五、文化与情怀:艺圃精耕,登攀不止
1.匠心文化铸魂。学校将“工业文化”、“墨子文化”和“阶梯文化”融铸成“登攀精神”,形成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精心组织开展技能活动周、“十佳标兵”评选、经典诵读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技术至上、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激励着每一位学子树立“用技能改变命运,以匠心致敬时代”的远大志向,让工匠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指引与力量源泉。
2.青春舞台绽放。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展现青春风采的广阔舞台。在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节点,学校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接受思想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2025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市选拔赛中,学校学生凭借创新的思维与出色的表现,荣获铜奖3个;在重庆市第八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更是斩获创新创意赛项市级二等奖1个。
六、未来与展望:迈向全国一流技师学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争创国家级高水平技师学院。持续完善办学基本条件,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必将在技工教育的道路上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成为更多学生实现梦想的理想殿堂。